神木市万轩洁能有限公司
SHENMU WANXUAN JIENENG CO., LTD
SHENMU WANXUAN JIENENG CO., LTD
目前普遍采用的煤灰熔融特性你了解多少?下面为大家详细的科普煤灰的熔融特性:
煤在燃烧后残存的灰分是由各种矿物质成分组成的混合物,它没有固定的固相转化为液相的熔融温度,因此,煤灰的熔融过程需要经历一个较宽的温度区间。煤灰在高温灼烧时,某些低熔点组分开始熔融,并与另外一些组分发生反应形成复合晶体,此时它们的熔融温度将更低。在一定温度下,这些组分还会形成熔融温度更低的某种共熔体。这种共熔体有进一步溶解煤灰中其他高熔融温度物质的能力,从而改变煤灰的成分及熔融特性。
目前普遍采用的煤灰熔融温度测定方法主要为角锥法和柱体法两种,国内采用角锥法。
将煤灰制作成底边长为7mm的等边三角形,高为20mm的角锥。
将锥体放入半还原性气体的灰熔点测定仪中,以规定的速度升温,观察灰锥在熔融过程中的四个特征温度,来表示煤灰熔融特性。
灰锥变形的四个特征温度:变形温度(DT)、软化温度(ST)、半球温度(HT)、流动温度或熔化温度(FT)。
①变形温度(DT):煤灰锥体开始弯曲或变圆时的温度。
②软化温度(ST):煤灰锥体弯曲至锥尖触及底板、变成球形或半圆时的温度。
③半球温度(HT):灰锥变形到近似半球形,即高约等于底长一半时的温度。
④流动温度(FT):煤灰锥体完全熔化展开成高度小于1.5mm 薄层时的温度。
通常将DT~ST的温度范围称为煤灰的软化范围,将ST~FT的温度范围称为煤的熔化范围。
工业上通常以煤灰软化的温度ST作为衡量煤灰熔融性(灰融性)的指标,并根据指标将煤灰的熔融性划为4个等级。由于煤灰中含有多种成分,没有固定的熔点,故DT、ST、HT、FT是液相和固相共存的四个温度,而不是固相向液相转化的界限温度,仅表示煤灰形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间隔。这个温度间隔值在200~400℃时,意味着固相和液相共存的温度区间较宽,煤灰的黏度随温度变化慢,冷却时可在较长时间保持一定的黏度,在炉膛中容易结渣,这样的灰渣称为长渣,适用于液态排渣炉。当温度间隔值在100~200℃时为短渣,此灰渣黏度随温度急剧变化,凝固快,适用于固态排渣炉。
煤灰的熔融性是判断锅炉运行中是否会结渣的主要因素之一。实际上,影响灰融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。首先是煤的化学组成,通常用各种氧化物的含量表示,并分酸性氧化物(如SiO2、Al2O3和TiO2等)及碱性氧化物(CaO、MgO、Fe2O3、K2O、Na2O 等)。这些物质在纯净状态下熔点都较高。但煤灰是多种复合化合物的混合物,燃烧时将结合为熔点更低的共晶体。